嗨!歡迎光臨《不好好生活誌》 Row.2 ✨ 我是 Emily~
不知道你有沒有參與到《不好好生活誌》的創刊號呢?上次我們一起討論了「不好好『生活』」的那些叛逆,社會、親友關心反而桎梏我們的框架。
這週,一樣圍繞著生活,想和你一起好好地問自己一個問題。
在《不好好生活誌》裡,沒有正解,只有真實和真誠。所以呢,在開始之前,我們希望你進入平靜和誠實(對自己)的狀態。你可以找個不被打擾的地方坐下,又或者暫時放下手邊的事、腦中的雜想,深呼吸 3~5 次⋯
準備好了嗎?那我們就開始吧!
📮今天,想和你一起想想:「多少才『夠』好?」What is your “enough”?
99 分,還差一分,不夠!
年薪 87 萬,不是說要年薪百萬嗎? 不夠!
耶我升上 Manager 了!但上面還有 Senior manager 欸,還不夠啦不夠!
「還可以更好!」 這句話可以成為我們的動力,但不知不覺也像是被下了魔咒,告訴我們「還不夠好。」 那到底怎樣才叫好?怎樣才夠?
「擁有多少時間陪伴家人?」、「達成哪一個目標算是夠了?」、「有多少朋友才讓你感到滿足?」、「擁有多少存款才會讓你安心?」、「體重、體脂、或健身成就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,才會覺得夠好了?」
我們常常覺得「越多越好」,但好像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「足夠」是多少⋯
讓我引用一段《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》書中開頭:
「我們有多常等著抵達那裡?那個我們等了又等的夢幻之地——等到了那裡,我們終於感到滿足與快樂。我們想著,一旦有更好的工作,有更多錢,升到更高的職位,最後就會抵達那個新地方,一切不再一樣,事情會神奇地變好。有多少人因為這麼想,讓自己超級不快樂?老實告訴你,當我們生活的方式是等著抵達某處,我們唯一會抵達的地方就是卡住。 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告訴你:不論你處於工作生活的哪個階段,不論你做什麼工作,都已經夠好了,以目前而言。 不是永遠。 而是現在。」
(「我們唯一會抵達的地方就是卡住。」這句真的好笑又寫實XD)
「還可以更好。」 vs. 「現在這樣已經夠好了!」
我們通常都傾向前者(我也是),但我覺得後者其實也同樣重要。想要往哪裡去,必須先知道「我在哪裡」,並且接受。
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後發現對目前的自己而言,其實真的已經夠好了。
有心愛的家人、伴侶、朋友,舒適的家,擁有的資源很多。職涯方面雖然還沒有很穩定,但已經在自己想要的路上前進,而這條路上也能幫助許多人,正是我覺得可以發揮自己能力、熱情、回饋給他人的所在。
我的確還不夠好,但我確實也夠好了。
It’s a endless question. 對於「怎樣叫做『夠』?」,我現在沒有正確答案,以後也不會有,但我還是會持續問自己這個問題,提醒自己別忘了看看自己的所在地,知道「現在」已經夠好了。
你呢?你的「夠好」是什麼? 我們可以用接下來的半小時,拿張白紙,寫下你目前的「好」吧!
美國之旅小分享 ⬇️
📮 Outro・外記

這週我們剛好到加州灣區附近拜訪一些公司,久違的回到加州,果然還是很想念這裡超藍的天空、舒適的天氣啊~
這次微出差之旅的最大 takeaway 應該就是要用更大、更遠的視角去看自己的生涯。
NVIDIA 佈局了二十幾年,才成為現在最受矚目的公司。
我雖然偏向 long-term thinking(長期思維),但說實話,我還真的沒想過二十年後要做到什麼事。
上次一個 coachee 反問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藍圖,我說我好像真的沒有確切的規劃。
那時候覺得,在現在變化這麼快的世界,就算有個藍圖和規劃也不一定會照著走,所以有個 personal belief 或自己做抉擇的信念,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圍繞著自己的 core value 做選擇,這好像比較符合現實,也更符合我。
但這次覺得原本的想法的確也有用, 但可以再提高一個維度去思考「有期限的遙遠的未來」,再回推現在可以做什麼,時間又可以幫忙我什麼。
Anyways,偶爾離開平常熟悉的環境,出去走走、看看其他人的世界,真的會帶來一些新的想法和體悟,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常常在推翻自己的認知吧!(笑)
今天也謝謝你閱讀到這裡,記得,無論你現在處於哪個階段,你已經夠好了(以目前而言)。
如果你也想收到 Jas & Em 每兩週親自撰寫的信,可以在下方留下你的 E-mail,我們信箱見喔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