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站在紐西蘭庫克山腳下,抬頭仰望那座氣勢磅礴、雲霧繚繞的山峰,耳邊是微風輕拂的聲音,周圍是一片靜謐的大自然。
「哇⋯世界這麼大,我還在這裡庸庸碌碌地追求什麼呢⋯?」
我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渺小與敬畏,心中的雜念漸漸消散。
重塑幸福的樣貌
回顧過去,我常以為幸福來自成就、認可和物質享受。
從小我一直都是師長們的「寵兒」,成績單上總是一整排「優」。
我的成長路上看似順利,甚至出國讀書,成為家人們的驕傲。
然而,每當生活中出現一個「甲」,我便難以釋懷,這種完美的標準成了我的桎梏⋯
到了畢業時面對人生選擇,那些原本該要閃著金光銀光的目標,在我眼裡看來卻是黯淡無光……
我這才警覺:「這怎麼不是社會描述的那樣美好啊?」
在我的生命中,我的「內心所想」和「外在追求」第一次響起了不一致的 ”Error” 警報,那之後,我開始認真地思考幸福的定義。
直到一趟紐西蘭海外志工之旅,重塑了我對幸福的想像。
幸福來自主動參與
在紐西蘭的日子裡,和其他志工一起種下了一萬多棵樹苗,感受純粹的付出;互相幫忙準備餐食,一起動手參與每個細節的過程;等待天黑去尋找奇異鳥的身影,主動踏進未知的探險。
這段經歷讓我明白幸福來自主動參與生活,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滿足感,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或追求外在的成功。

原本埋藏在後腦的「內外一致」這句話,突然浮現在我的腦海中。
我開始明白,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於外界,而在於我是否能夠與內心保持和諧一致。
幸福不是高學歷和功成名就,也不是社群媒體上的成果展示。
幸福是簡單的付出、和重要的人一起體驗,共同分擔生活的柴米油鹽;是更多的內在對話、更深層的情感連結,和過程中的用心感受。
此刻,對我來說,幸福就是「內外一致」,是一種內心所想和外在追求之間的動態平衡。
幸福是由內而外的
曾經我以為的幸福,是由外而內。
然而,經過這段旅程,我開始明白,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內心的平靜與滿足,來自於內外的和諧。
當我們無法掌控外界的變化時,我們仍然可以選擇調整內心,讓自己與內在渴望保持一致。
這種由內而外的平衡、從內心出發的真實感受,便是我對幸福的重新定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