\ Ep 2. 矛盾到釋放:決定留職停薪的那天 /

前情提要

2024 年 4 月,我滿懷期待地成為「24新卒」的一員,加入了我前年努力許久終於獲得內定的日本企業。

然而,僅僅一個月後,我休職了。

在這短暫的時間內,我經歷了情緒的起伏,從懷疑到自信,再到質疑,最終決定暫時停下腳步。

詳細請至前一篇 \ 我在日本工作一個月後休職了。/


那天休假日踏進診所,拿到讓我有正當理由可以休息的診斷書,但我卻不知道該拿它怎麼辦。

很矛盾。

明明我想要的就是休息啊,但拿到醫生的診斷書,為什麼我反而猶豫了呢?

閱讀全文 \ Ep 2. 矛盾到釋放:決定留職停薪的那天 /

\ 無知帶給我的幫助:#故意無知、#知道自己不知道 的效應 /

「知識就是力量」從小聽到大,但你感受過「無知」的力量嗎? 在與人相處或自我成長的過程中,我們往往希望自己「知道」一切,並因此獲得他人的認同。然而,有時候,刻意保持無知,反而能帶來不一樣的力量。

#知道自己不知道

「知道自己不知道」是一個我體會到,對我很有幫助的一件事。我自己實行了兩個方式,可以主動提醒自己「不知道」:

閱讀全文 \ 無知帶給我的幫助:#故意無知、#知道自己不知道 的效應 /

\ 畢業後該不該回台灣?重新審視海外經歷的意義 /

我也知道「機會要好好把握」

離開台灣、決定踏上異國土地時,家人朋友可能會問:啊你畢業要留在那裡工作嗎?

你也知道,大多數的人希望聽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。

「對啊。應該先留在那試試看吧!難得的機會先好好把握!」

一開始的我,也對這個回答毫無疑慮。嗯,那當然啊!難得的機會都來到日本了,就好好體驗一下日本職場,很多人想來還沒有這樣的資源和機會。

一直到畢業前,我都還是遵循著這個念頭,就活說明會一間一間聽、各種講座都報名、學校 Career Center 討論的主題都圍繞著我要怎麼得到留在日本的門票⋯ 而最終我也成功拿到日本公司的內定,決定踏入日本職場。

只是,內心的想法似乎也開始有些轉變⋯⋯

閱讀全文 \ 畢業後該不該回台灣?重新審視海外經歷的意義 /

\ 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怎麼辦?從根源拆解畢業、轉職最常遇到的自我懷疑難題 /

即將畢業的學生,或是想轉換跑道正在找工作的人們,可能想過這些問題:

「我有什麼價值?」

「我現在具備什麼技能值得拿出來的?」

「我有什麼特別厲害的嗎?」

或是「就算有,人家真的會認同我嗎?」

這些問題可能對有些人容易,很自然的就可以講出自己是誰、有什麼能力,但我怎麼就是講不出個所以然。

「我好像有⋯又好像沒有⋯」那我到底有沒有?

明明是想改變,但卻陷入了 自我價值懷疑 的循環。

特質、能力盤點可能是我們邁出下一步的必經之路,那到底怎麼樣可以破解這個「認識自己的難題」呢?

閱讀全文 \ 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怎麼辦?從根源拆解畢業、轉職最常遇到的自我懷疑難題 /

\ Ep 1. 我在日本工作一個月後休職了。/

我在日本工作一個月後休職了。

2024 年 4 月,期待著成為「24新卒」的一份子,加入我前年努力好幾個月終於拿到內定的企業。

2024 年 5 月,我休職了。(台灣應該算是留職停薪)

在我僅僅工作的一個月內,我經歷了懷疑、相信、遲疑、自信、接受、妥協、質疑、最後崩潰的循環。

一開始的懷疑是:我選擇這條路真的對嗎?

接著是遲疑。嗯?這樣應該對吧?應該是這樣子沒錯吧?

最後的質疑,是前面好似雲霄飛車的情緒累積後,對自己最後的提問:我真的還想繼續這樣過下去嗎?

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。

閱讀全文 \ Ep 1. 我在日本工作一個月後休職了。/

\ 關於寫作:有好多想寫,但寫不出來!/

不知道你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想法:「我覺得我有超多點子!但一坐下來要開始寫的時候,卻什麼都寫不出來。」

這篇文就是我的開端。

我決定拋下那些想要「完美」、「寫得好才能發」、「蛤可是這個想法還不完整欸」這些我自己擅自定義的理由。

一直以來,我常常會想要發出去的東西資訊完善正確、沒有破綻。這一方面是負責,但另一方面也就變成了我不寫的藉口,因為我從來都沒有準備好的一天。

直到我從最近在看的一本書《The Pathless Path》中閱讀到一段:書中作者提到他生了一場大病,他全身都很痛苦,但是他仍提起力氣,靠「寫作」讓他覺得他有在「活著」。

「作者靠書寫讓他覺得他真正活著,但沒有任何病痛、生活一切正常的我,怎麼就不把寫作當一回事了呢?」我想。

所以,我決定重拾寫作,這項一直以來我都擁有著的技能。

看到這的你,可能也會想要和我一樣開始寫。

閱讀全文 \ 關於寫作:有好多想寫,但寫不出來!/

\ 沒有未來的愛情故事:初相遇 #1 /

我提早了三十分鐘到達學院參加新生orientation,前一天太興奮了,睡不著。

“We’re So Happy To See You, Welcome!”

學院門口掛著大大的橫布條,「謝謝!我等不及了!」我在腦袋裡大聲地用高音調回答,可能還真的不小心叫出聲來了。

Orientation一整天下來我們參觀了學院內部、玩了些破冰遊戲、聽了幾堂演講後,被帶到外面排隊拍大頭貼照。

但隊伍實在是太長了,後來我們同科系的同學們乾脆圍了一個大圈邊聊天邊排隊。

排著排著就認識了好多人,大家都來自不同國家,這時有三個男生朝我們走來⋯

閱讀全文 \ 沒有未來的愛情故事:初相遇 #1 /

【沒有未來的愛情故事】來自黎巴嫩的他 #0

他叫Sk,來自黎巴嫩。

還記得我對這個國家的了解並不多,只知道一個喜歡的女明星Rima Zeidan 瑞瑪席丹是台黎混血,這也就成為了我們第一個話題。

第一次遇到一個文化、信仰、種族完全不同的人,從沒想過居然能在同個地方相遇、相識、相愛。

更奇妙的是,明明兩個人都對彼此的文化不熟悉,但我們的核心價值、對待人的態度,人際關係之道竟是如此的相像,所以朋友們都說覺得我跟他就是同個氛圍 (vibes) 的兩人,聽到我們在一起沒有人有一絲驚訝,反而我們自己最驚訝。

但是我們兩個都知道,這大概會是一段沒有未來的感情

原因在於他的家人非常的保守,他媽媽很清楚地跟他說期望他能夠娶一個「同國籍的穆斯林」,而他的哥哥姐姐們也全都遵守了這個不明文的規定。

四處旅行、擁有世界觀的他知道這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要求,但這是他媽對他唯一的要求,希望他能建立穆斯林家庭。

他決定先從兄弟姐妹開始談起我們兩個。

他哥哥是從一開始就知道我們兩個的事情的人,他哥哥跟他的成長背景比較相像,在國外唸研究所,現在也在外長居工作。

哥哥完全能理解,但在一次沈重的談話中聊到最後還是轉回他父母:「但你有想過爸媽會怎麼想嗎?他們絕對會大力反對。」

他有兩個姐姐,一個是被安排結婚的(聽到時有點驚訝,但後來發現這在有些社會中似乎是普遍的現象),另一個直接跟他說:「你會跟這個亞洲女生在一起是因為你在溫哥華很孤單,現在你有我們這些家人,你不需要她了。」

連親近的兄弟姐妹都如此的保守,可以想見他爸媽大概是永遠過不了的關卡。

「媽,我在溫哥華真的遇不到同國籍的人,我以後可能會跟不同國家的人結婚。」

「我聽你姐說了什麼亞洲人,這是不可能的事情,你想都不用想!」他媽生氣地找他理論。

身為家中最小的一員,當所有哥姐都完成了爸媽的期望之後(所有人都嫁娶同國籍穆斯林),他到底該怎麼辦?

我曾經天真地以為兩個人相愛,再大的困難都能夠一起克服,我也以為如果他的家人愛他的話,應該給他自由,讓他自己決定要跟誰攜手度過。

但是事情總是事與願違。

【日本工作】不是實力經歷至上!什麼是「潛力採用」?|日本就活使用說明書

在日本找工作,得先了解日本企業篩選人才的方式。其中一個在日本找工作和其他國家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潛力採用


Dear第一次來到Jas & Em的讀者 Welcome!
這裡是解決你對於留學、海外生活、職場、和自我成長的「使用說明書」,由在加拿大工作的姊姊Jasmine和在日本讀大學、就活的妹妹Emily共同經營。
希望每位翻閱使用說明書的讀者,無論是在前往「海外生活」或是在「自我成長」的路上,都能找到自己滿意的解答。


所以說,到底什麼是「潛力採用(ポテンシャル採用)」?

ポテンシャル採用指不看重技能和經驗,而是看重人格特質、是一種以求職者的潛在能力作為評價標準的人才招募方式。

潛力採用的特徵:對我來說有什麼機會?

沒有經驗也可以挑戰!

潛力採用是公司根據對求職者未來顯現能力的期望,而不是直接潛力(目前已有的經驗)來篩選人才。 因此,即使求職者應聘的是一個沒有相關經驗的行業,也有機會被錄用。

也就是說,就算跟自己專攻完全不相關的領域,若是符合公司想要的人格特質或潛在能力的話,也很有機會踏進不同領域發展!

多嘗試!別把自己侷限了

大多數找工作普遍都是選擇和自己大學、研究所科系相關行業,但既然潛力採用的特點是「不需要與專攻一致」,我們就可以好好運用這點,在就活期間的 #企業分析 階段,保持開放選項,先不要急著把「感覺和自己不相關」的業界刪除,多嘗試多瞭解,或許愈分析愈覺得合適也說不定喔!



要怎麼準備?

首先,拿掉習慣的「實力、經驗至上」思維!

想想看,我們列在履歷表上的實績會長什麼樣子?

  • 2019年 XX大學 XX社 社長
  • 2020-2021年 XX公司 XX部 實習生
  • 2022年 商業競賽優勝

在台灣、歐美等國家找工作、實習投履歷,大部分都會列出自己的經驗、獎項、實績等等,證明自己有相對應的實力;但在日本潛力採用的範圍內,履歷表上的經歷真的不重要!

你可能會問:經歷不重要,那到底什麼才重要?

前面提到了,潛力採用比較不看重技能和經驗,而是著重在人格特質上,換句話說,日本看重的不是你在商業競賽上拿了第幾名,也不是你在哪裡實習。企業想知道的是你透過這些活動和經驗得到了什麼?這些經歷可以證明你是哪種人?

重要的並非列在履歷表上的名次和頭銜,而是過程和你人格特質的展現

近年也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潛力採用,比起即戰力的人才,無論是否有經驗、具備專業知識的與否,更加投注心力在培養有成長空間的年輕人身上。

對於目標不是非常明確、或是想多嘗試的人而言,「潛力採用」或許是個絕大機會。


Jas & Em 姐妹留學每週一固定更新一篇關於海外留學的實用文章,留學路上冤枉路我們來走就好!

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,歡迎支持 Jas & Em,也可以到我們的IG看看更多日常!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jasandem.sis/


\ 筆者是誰?/

我是Jas & Em的妹妹Emily👋🏼

在台灣土生土長十八年,高三時申請上日本大學,但只唸一學期就遇上疫情,成為「滯台留學生」一年多後選擇到美國當交換學生,目前住在東京。

\ 一些fun facts💁🏻‍♀️ /

喜歡和人分享生活,但不是社交型人類

喜歡和姐姐一起唱歌,但一點都不專業

日劇資歷10+年,但寫不出動人心弦的劇評

在日本讀大學,但沒有體驗過日本完整的春夏秋冬

【日本工作統整】就活使用說明書:最完整攻略(入門)

想在日本找工作,一定耳聞過「就活」的威力。所以說「就活」到底是什麼? 要怎麼開始?

今天就來為大家解答:歡迎翻閱就活使用說明書


Dear第一次來到Jas & Em的讀者 Welcome!
這裡是解決你對於留學、海外生活、職場、和自我成長的「使用說明書」,由在加拿大工作的姊姊Jasmine和在日本讀大學、就活的妹妹Emily共同經營。
希望每位翻閱使用說明書的讀者,無論是在前往「海外生活」或是在「自我成長」的路上,都能找到自己滿意的解答。


就活到底是什麼?

「就活」是「就職活動」的簡稱。簡單來說就是日本獨特的找工作文化
在日本以外的國家,大多都會在畢業後才開始正式找工作,但在日本基本上大三就開始行動,加入「就活生」的行列。
「就活」這兩個字對日本大學生而言可說是個永遠想逃避、絕對不會想聽到但又得面對的事情啊⋯

_

日本找工作和其他地方不一樣?

或許你有聽說過「日本找工作很不一樣!」的傳聞,除了剛才提到找工作的時機以外,公司篩選人才的方式和條件也有很大的不同。

如果你找的是日商,最根本的不同就是很多企業會導入「潛力採用(ポテンシャル採用)」的方式,潛力採用最大的特徵是以「人格特質和未來潛力」作為篩選評斷方法。除了日企之外,有些在日外商公司也是採取這樣的人才篩選制度。
(採用基準各社不同,不是所有企業都是用潛力採用的方式,詳細還是得自己做功課,做更深入的企業分析喔!)


_

首先,先搞懂你是哪一屆?

就職活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時程。尤其在日本社會,注重「時間」是基本,一旦錯過,前面的努力可能會讓你「沒有地方發揮」⋯

所以所以,先來搞懂你是哪屆吧!
這個問題看似不重要,但因日本的學制和其他國家有些差異,例如:Emily我本人是2019年9月入學,以正常的畢業時程來說,我是2023年9月畢業,但因為就活基本上是跟著日本學制,所以我是和下一年2024年4月畢業的學生算同屆,也就是所謂的24卒

總結來說,(無休學等情況)如果你是⋯

①九月畢業→和下一年四月畢業的人算同屆

大三『下』開始準備就活

② 四月畢業→和日本人一樣,沒有差半年的問題

大三『上』開始準備就活

當然準備就活的時程因人而異,有些學生大一大二就蓄勢待發(個人覺得有點太早,好好享受大學生活也是很重要的!!),也有人大四才正要開始準備。

_

然後呢?下一步該怎麼做?

知道自己屬於「24、25、26 還是 27⋯卒」之後,你可能還是很焦慮,根本不知道從哪裡開始⋯ 沒關係,接觸一件從來沒有做過的事一定是不安和慌張起頭。


接下來的文章會介紹一般版本的就活時程就活流程,以及不同種類的就活方式,但但但我還是要再說明一次,「一般」是這樣,不代表「你就得這樣做」,找工作這件事本來即是因人而異,而我們可以做到的就是參考其他前輩的經驗,在不斷地嘗試和挑戰中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就活步調


Jas & Em 姐妹留學每週一固定更新一篇關於海外留學的實用文章,留學路上冤枉路我們來走就好!

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,歡迎支持 Jas & Em,也可以到我們的IG看看更多日常!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jasandem.sis/


\ 筆者是誰?/

我是Jas & Em的妹妹Emily👋🏼

在台灣土生土長十八年,高三時申請上日本大學,但只唸一學期就遇上疫情,成為「滯台留學生」一年多後選擇到美國當交換學生,目前住在東京。

\ 一些fun facts💁🏻‍♀️ /

喜歡和人分享生活,但不是社交型人類

喜歡和姐姐一起唱歌,但一點都不專業

日劇資歷10+年,但寫不出動人心弦的劇評

在日本讀大學,但沒有體驗過日本完整的春夏秋冬